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要闻 >
银行理财生态变革初露端倪

        如果要问2017年银行理财的关键词是什么,“合规与转型”必将毫无悬念“高票当选”。“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向市场传达了明确的信号,强监管将成为未来银行业的主旋律,而银行理财是强监管的重点,今后可能会出台大资管行业统一的监管规则,这将对整个银行理财市场的长期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尽管在市场上流传已久的资管行业统一监管标准仍未出台,但自今年3月份监管层密集发布多项强监管政策以来,银行理财市场结构已悄然开始发生变化,转型的未来之路将向何处去?多数业内专家表示,“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不仅是银行理财转型,更是整个银行业转型的不二法门。

  步入低速增长新常态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披露,截至2016年年末,我国大资管行业规模已达116.18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规模达29.0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55万亿元,同比增长23.63%,相较2015年年末56.15%的增速明显放缓。《报告》认为,银行理财已从高速发展期,逐步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

  银行理财增速放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同业理财发行量的大幅收缩。“从发行数量来看,除大型银行以外,其他类型银行的同业产品发行量都呈现大幅下降趋势。”普益标准研究员王艳花表示,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强化,多数银行开始主动缩减同业理财规模。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与前几个统计期相比,7月上旬,不同性质银行的同业理财产品发行量都呈现大幅度上升态势。今年7月1日至15日,各大银行共发行了780款同业产品,城商行发行量最多,为310款,占比39.74%;其次是农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分别发行228款和202款,二者合计共占55.13%;大型银行发行量最少,仅有40款,占比5.13%。

  普益标准对此分析认为,7月上旬同业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增加主要与银行年中考核压力释放有关。自二季度开始,在监管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银行不断压缩同业理财规模,同业理财发展受挫明显,但银行出于规模扩张和流动性调节的需要,年中考核时点一过,同业理财规模出现了回升。

  重新聚焦零售端

  多数专家表示,短期的规模上升并不能够改变同业理财规模收缩的长期总趋势。曾刚强调,对银行业而言,由聚焦同业转向聚焦零售并不能称为“转型”,更准确地说,这是对传统的回归。“银行理财本身是从零售做起的,零售业务也一直占大头,即使过去几年同业业务大发展,其占比也远不及零售部分。”曾刚说。

  《报告》显示,从资金来源看,2016年个人投资者仍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主体,全年总募集资金接近80万亿元,占比接近50%,私人银行客户占比仍然保持较低水平,股份制银行以42.17%的理财规模占比继续领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季度以来,由于市场资金面普遍偏紧,中小银行为了争取流动性、安度年中考核时点,纷纷提高零售端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5%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已不再罕见。过了年中关口进入三季度后,银行体系内流动性压力明显减轻,银行同业理财产品收益率全线回落,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零售端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并不明显。

  此外,今年银行理财市场的一个明显变化是,一年期以上的长期限理财产品募资明显增多。

  “在策略上,我行今年将进一步调整理财业务的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将零售和企业理财业务作为主要发力点。在理财产品的久期管理上,做好短、中、长期限产品的合理搭配,拉长负债久期,降低期限错配程度。” 兴业银行资管部总经理顾卫平表示。

  净值型理财产品变“香饽饽”

  自从严监管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出现的一个典型现象即是净值型产品的大量涌现。《报告》预计,净值型理财产品将成为2017年各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

  专家认为,2016年以来,各监管部门纷纷发力防范监管套利,进而打破刚性兑付机制,实现风险与收益向投资者的充分传递。作为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银行理财收益和风险均应由投资者享有和承担。

  “净值化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但转型之路对小型银行而言挑战较大。”华创证券银行分析师张明表示,从小银行自身来看,净值化产品投资难度增加,产品收益与市场风险、利率波动密切挂钩,操作难度提升。此外,银行理财产品一旦转型为净值化产品,也就面临着与基金等其他产品的激烈竞争。

  除了需要着力加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外,提高资产自主管理能力将成为银行的必修课。业内人士认为,FOF/MOM型产品可以成为净值型银行理财的有效投资标的。净值型银行理财投资方式可借鉴FOF形式。当然,作为有效的资管工具,FOF类产品运用不同的量化模型,其效果亦南辕北辙,在基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做投资配置时,找到最适合银行自身定位的资管工具尤为重要。换言之,满足自身收益风险要求的定制化产品将变得愈发具有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