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关国家的经济主权和财富控制权,在维护经济增长和国家利益、服务实体经济和广大国民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一向是有价值取向的,在维护核心价值、追寻国家梦想、实现民族崛起的道路上充当着开路先锋。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金融的作用日益突出。日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周月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应对全球地缘竞争新格局、引领社会全面发展新模式、促成经济深度融合新常态、顺应行业发展新趋势的时代呼唤之下,金融正通过与实体经济、优秀文化、国家安全、民族梦想等的紧密结合、叠加,形成一种全新的“金融+”发展生态,并成为提升新型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向。
“金融+实体经济”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
记者:近年来,中国经济逐渐步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转型“阵痛”在倒逼实体经济加快改革的同时,对金融提出了哪些要求?
周月秋:从本源来看,金融的诞生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的借贷行为和买卖交易过程中提供中介服务,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但从改革与转型的现实需要来看,金融不仅仅只是一个资金融通的工具,还要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形成相互促进、共赢的格局。
当前,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可以认为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发展战略。因为“再工业化”并非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回归,而是通过服务业与制造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以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开展生产活动,将经济社会推向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蓝图中,“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的确定,就是对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联接、增强虚实之间跨部门合作的尝试。欧洲更是提出了将制造业组织模式从线性模式向复杂系统转变,实现产业融合的发展目标。
结合中国宏观经济演化趋势来看,“金融+”是一种顺应经济转型发展需求的新常态,反映了金融与实体经济以创新方式深度融合的现实。三期叠加下的“减速增质”,以深化改革和结构转型为主题。达成这一目标,需要金融与实体经济加强深度融合。“金融+实体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继续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更将两者血肉相连、紧密结合。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等金融方面的改革,都是以满足实体多元需求、引领经济加快转型为目标。“金融+实体经济”能够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共同成长,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大格局中的一股强劲动力。
“金融+文化精髓”是打造文明永续传承的关键命题
记者:一个国家、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金融在民族文化传承中担当什么角色?
周月秋:作为五千年来唯一一个持续传承至今的人类文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容并蓄、历久弥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强大传承力、凝聚力即使在西方也获得广泛认同。高效运用金融支持手段,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复兴,持续吸收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有利于打造社会精神财富的永续传承。
将“金融+”与文化相结合,并非是对所有传统文化不加辨析地盲目复古。摒弃糟粕、传承精华,才能巩固并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承力、凝聚力。“金融+文化精髓”是以金融为平台、以资金为动力,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核心在于通过金融方式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通过金融手段对中华传统文化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通过金融桥梁汲取世界各种文明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基于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就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丢掉根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财富,更是一个民族永续传承的重要资本。“金融+文化精髓”将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本相结合,通过金融平台打造文化软实力,通过金融渠道促进文明交融,是一项造福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关键命题。
“金融+国家安全”是最大化国家利益的重要支撑
记者:您怎么认识金融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周月秋:有必要强调,不能把国家安全单纯地理解为是一个战争与政治问题,实际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复杂系统。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从历史实践看,有关国家安全问题的讨论,都离不开国家利益。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十一种安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外延扩展而内涵收敛,始终围绕着国家利益这个核心在运转。作为最大化国家利益的关键手段,金融不仅仅是国家安全的一个子系统,更是贯穿于实现总体安全的各个层面和进程始终,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命题与重要保障。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新格局下,“金融+国家安全”是最大化国家利益的重要支撑。以美国为例。作为本轮全球金融危机震源地,通过国家安全战略与金融手段的密切配合,美国成功地向全世界输出价值判断,集全球之力助其渡过危机难关,同时综合运用金融、外交、国防、情报、科技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维护美国国家安全,最大化国家利益。最终,当全球其他经济体仍处在错综复杂的复苏环境、下行风险相对严峻之际,美国经济却实现了稳健复苏。
对于中国而言,“金融+国家安全”集中体现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全球趋势的主流方向、社会发展的关键诉求以及和平崛起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多元化融资体系能够为维护国家安全输送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多层次金融创新有利于提升国家安全系统运行效率;与此同时,多维度金融数据能够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关键信息,及时预警以便于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此外,差异化的金融政策能够充分发挥支持与制裁双向功能,在维护国家安全、最大化国家利益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中国梦”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高效利器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金融起什么作用?
周月秋: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是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如何将中国梦的具体内容落到实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从发达经济体实践国家梦想的历史可见,金融在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上具有独到优势。尤其是在当前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下,金融是许多人追寻梦想、实现价值的有力支撑。
事实上,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的物质积累和金融体系的持续建设已经赋予了金融以强大的力量,使其能够对中国追梦和圆梦真正起到关键作用。一方面,金融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手段,无论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增长”,还是对于微观层面的“惠民生”,金融都大有可为。另一方面,金融是追求民族振兴的有效途径,用好金融手段,有助于中国破解周边困局、促进经济影响力转化为政治影响力;提升金融的国际地位,则有助于中国在民族之林中稳健崛起。
通过“金融+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金融方式加强利益协调,实现价值观的内部共鸣,团结动员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做好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二是以金融手段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机会与结果的公平,确保中国梦的广阔舞台能够为个人梦想提供蓬勃生长的空间。三是以金融努力提升综合国力,赢得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保持独特的中国风度、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特色。四是以金融外交赢得国际认同,提升政治影响力与主导力,充分化解中国崛起的周边压力,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秩序重建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五是以金融价值链实现抱团发展,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实践中,通过金融平台构建“走出去”命运共同体,助推“中国梦”造福世界。